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金融焦点丨约15万亿元新增贷款将投向何处? ——看中国前10个月金融数据
2025年11月13日22:30 来源:新华社
据中国人民银行11月13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近15万亿元。新增贷款投向了哪些领域?信贷结构有哪些亮点?中国人民银行当天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7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5%。社会贷款余额437.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 “今年以来,金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副教授王晓丽认为,今年以来,银行积极运用各类结构性金融政策工具,加强对科技创新、消费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外贸等重要方向的支持。从新增贷款结构看,企业贷款增长出现积极迹象。今年以来,企业贷款增长出现积极迹象。贷款特别是中长期企业贷款大幅增长,对企业投资的金融支持较为充足。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企业(机构)贷款增加13.79万亿元,成为贷款增长的主力。从金额上看,中长期贷款增加8.32万亿元,占比超过60%。具体来说,信贷资金将流向何处?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10月末小微贷款综合余额35.7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9%。这些贷款的增速高于同期多项贷款的增速。 “10月,建行公布支持新型工业化服务计划,推出六项专项措施,力争未来三年制造业融资超过5万亿元。”目前,建行中长期制造业贷款持续增长,占制造业贷款比重超过50%。根据中国货币政策实施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9月末,支持融资“五大要素”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达3.9万亿元。得益于这一支持,目前五大条款相关领域贷款增速已明显超过贷款整体增速。 11月6日,观众参观了湖北省仿人机器人创新中心。图片:新华社记者吴志群 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2%,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6.2%。 M2与M1的“剪刀差”较去年同期明显缩小。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军表示,总体来看,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十分活跃,个人投资和投资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增加。减轻利息负担将有助于企业和居民更好地满足金融需求。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10月份新增商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去年同期下降约40个基点。新增个人抵押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去年同期下降约8个基点。 “近年来,人民银行扩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范围,不断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推进明确企业借款综合财务成本试点工作,财务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张军表示,随着个人消费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的落实和运用,利息负担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减少,从而提高消费能力,培育消费需求。今年以来,债券融资大幅增长,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前10个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30.9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1.8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61亿元。净买入国债11.95万亿元,同比增加3.72万亿元。长荣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张旭表示:“这意味着公共债券和企业债券融资在新增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已提升至45%左右。”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从传统上依靠银行贷款转向综合运用债券、股票等融资方式,更加完全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显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相对宽松的社会融资条件。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引领作用,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调节和传导机制,推动降低社会金融综合成本。 (记者吴宇、任军)
(编辑:富忠明)
51今日大瓜每日大赛 每日大赛-吃瓜爆料,热点连连!